拉卡拉电签版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消费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019-12-09 来源:安全付 作者:Mem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商业银行对资金的运用主要是沿用各种传统的方式,以对工商行业发放短期贷款为主。当时,大多数银行业者都认为,银行只应主要向企业出借短期的、自力偿还的贷款。所谓“ 短期”,是指借贷期限不超过1年。他们认为,借给企业的贷款可以导致更多的生产,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借给消费者的贷款,不是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周转,则是“不生产的”。加之,不少商业银行多以其资金运用于证券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高达15% ~ 18%,因而银行经营消费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有效地运用资金,增加利润收人,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开始发放消费贷款。把放款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开拓了资金运用的新途径。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放款业务。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发展之快,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扩大经营、开展竞争、开拓业务、充分运用资金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规模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消费信贷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总额在1945年末只有57亿美元,到1948年就增长了两倍,达170亿美元以上。自那时以来,除了1960年和1970年出现经济衰退而停滞不前之外,每年都有所上升,到1981年已达到1493亿美元。在英国和日本,消费贷款也都发展很快。从英国近几年的全国消费贷款来看,全国银行的消费贷款净额1977年为397亿英镑,1979 年为1132亿英镑,1981年为2070英镑,仅仅这5年间就增长了四倍多。日本的消费贷款近30年来更出现了飞跃的发展,1970年全国银行的消费贷款总额还只有9405亿日元,到1981年就增加至163313亿日元,增长的倍数更大。目前,日本全国银行所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占整个放款总额的10%左右,美国则接近20%。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商业部曾利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来解决某些商品的销售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城市曾经设有“小额质押贷款处”,办理城市居民小额生活贷款。后来,消费信贷一度被取消。80年代初,商业部曾决定对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耐用消费品( 如电视机、电冰箱等)开展提前交货分期收款业务。90年代上半期,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宅商品房的销售已经开始采用分期付款、银行按揭等办法。近几年,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累计已达数百亿元。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以及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缓慢,到1997年底,全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

  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信贷步入快速增长轨道,不仅总量迅速增长,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多。截至2003年底,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1998年的172亿元增加至15732. 6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90倍,年平均增速达到112%。1998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3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3年下降到47.5%.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消费领域看,发展到住房、助学、汽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发展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也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底,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消费性贷款已经达到342518.98亿元,其中:短期消费性贷款31603.64亿元,中长期消费性贷款310915.34亿元。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信用卡(含贷记卡、准贷记卡)应偿信贷余额达750亿元,信用卡总授信额度6300亿元。我国消费信用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促进消费信用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1元,2003年达到8500元,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以年均8.7%的速度增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连年较大幅度的增长,明显刺激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城镇消费品市场趋于活跃。

  第二,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改变。传统文化、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普遍行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量人为出,勤俭节约”,借钱消费被视做“寅吃卯粮”。因此,当人们需要某种商品而又无力购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储蓄,而很少考虑借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开放,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超前消费、强调一生的收支平衡的理性消费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推崇。

  随着收人的增加,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关统计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饮食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持续降低,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5 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2002年继续下降到37.7%;尽管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类似城镇的变化,2002 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下降到46.2%。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点集中在住房、交通、通信、教育、医疗及娱乐领域,这些领域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上升趋势明显,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第三,国家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发展消费信贷是其中的- -项重要措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下发的《关于开展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等,通过投放个人消费贷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扩大市场,支持和刺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