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电签版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介绍

2019-10-17 来源:安全付 作者:Memory

  一、分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的定义和分类,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从其支付所依赖的渠道进行分类则主要可分为金融机构所建立的银行卡网上支付平台和银行卡公共支付平台和非金融组织(例如移动通信公司和网络支付公司等所开展的各种网络电子支付平台;而从其所借助的支付工具手段来看,电子支付工具主要有信用卡、借记卡等银行卡以及手机、网络等电子通信设备。毫无疑问,目前全球电子支付的主体仍然是以各种银行卡为代表的卡基支付。

  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下,货币体现为个人支付账户,支付就是与交易对应完成货币所有权的转移。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支付工具逐渐电子化,并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电子支付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核心是个人支付账户,载体是电子支付工具,基础设施是电子支付渠道。其中,电子支付渠道的作用就是使购买者在经济交易发生时利用电子支付工具,通过电子支付渠道,同个人支付账户取得联系,经过确认、授权和清算等程序,完成货币所有权的转移,完成支付。因此,没有广泛分布的电子支付渠道,电子支付工具就无从应用,电子支付也无从进行。正是电子支付工具发展的强大需求,推动电子支付渠道迅速发展,而电子支付渠道的发展,又促进了电子支付工具的迅速普及。由于所基于的个人支付账户及支付工具不同,电子支付渠道也发展为多种,并在电子支付工具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扩大渠道范围,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所能受理的支付工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支付渠道的发展,正如家用电器之于电网、用水设备之于自来水管网以及个人电脑之于Internet 一样,终端必须依赖于网络,银行卡等的支付发起设备与各种电子支付渠道依然如是。网络经济的规律在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中也必然发挥作用。因此,以下的分析将根据支付网络渠道的不同而进行阐述,具体说,这里把支付渠道分为银行卡所依赖的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和非金融机构所建立的其他网络支付平台两大类。

  二、规模及趋势

  目前电子支付的发展极为迅猛,从2001~2003年,虽然不少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进化,但传统的支付手段仍然阻碍着新商业模式挺进的步伐。而近三年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成长,据相关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这一市场的总交易额可达到605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O 《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可以看出,在业务结算中,电子支付与其他交易结算形式相比,使用率较高,在某些企业中已超过了60%。货到付款、邮政汇款、银行电汇等传统形式仍有一部分忠实的使用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9.4%、12.3%和 6%。货到付款在同城结算业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电子支付除了在使用率方面一路飙升,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的交易额占企业总交易额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完成一半交易额的商户占总体被调查企业的41%,完成总交易额11%~49%的企业占比达到33%。起步较早的网上支付仍然是电子支付形式中的绝对主力,完成的业务量占比达到80%以上。

  1、金融机构(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电子支付

  作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支付工具,信用卡、借记卡是商业银行等发卡机构向其客户提供支付服务的不同于现金和支票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各种新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手段层出不穷,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个人支付账户,基础是电子支付渠道。在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专业化是一个主要趋势。发卡机构越来越专注于发展基于个人支付账户的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相关支付、信用和理财服务;而电子支付渠道的发展则主要依靠独立专业化机构来进行,以保持开放性,并实现规模经济。

  从国外的电子支付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围绕发卡机构发展电子支付服务的需要,出现了各种专门的支付渠道服务商,在不同的支付工具基础上,发展了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为代表的传统信用卡网络,以Star、NYCE为代表的借记卡网络,以及ACH网络等不同的支付网络。在国内,中国银行卡支付系统发展迅猛,最大的专业银行卡支付服务提供商是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银行卡网上支付业务和终端接入服务两大业务格局,实现了在亚太、欧美等21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地区的联网通用,境外受理商户已达到近4万户,POS和ATM分别达到5.6万台和28.5万台。

  根据最新数据,2007 年元旦三天总计银联卡交易境内(除港澳)消费实现全国跨行交易4327.7万笔,总金额228.5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和总金额同比2006年分别增长12.3%和60.2%。中国港澳及境外地区的银联卡交易笔数则达17.3万笔,总金额4.9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和总金额同比2006年分别增长44%和56%。其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可谓不惊人。支付渠道服务商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渠道终端网络的规模和覆盖面,以及对各种新型支付工具的适应能力。银行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银行已经成为国内支付产业最主要的主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O《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有91%的商户表示银行与自己的合作态度很积极,只有极少数的商户表示银行的态度没有转变。从银行角度而言,不少大银行更乐于与规模较大的商户进行直连,同时也不放弃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整合中小商户。100% 的被调查商户相信工商银行将在电子支付产业链上发挥重大作用。来自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的数据表明,这家银行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交易量已经占到总交易量的28%,未来有可能占比更高。招商银行则以创新能力、强大的营销能力以及较好的服务受到商户的欢迎。以浦发、华夏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表现得极为活跃。

  在调查报告中,列出了商户心中的电子银行前五家排名。它们分别是: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

  在这一排名中,工商银行被关注的程度最高,有52%的用户首选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早,广大的客户基础为其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商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创新也有目共睹。招商银行位列第二,有18%的用户看中招商银行在营销方面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他们尤其青睐招商银行在网络银行方面开发的一些个性化产品。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种种努力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虽然这些银行的规模不大,但它们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姿态很受用户的欢迎。

  总之,银行所开展的电子支付服务的高度专业化和规模效益正在日益显现,并且发展速度迅猛,成为电子支付产业的最重要的主体。

  2、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总之,第三方支付是通过与银行的商业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户的个性化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突出表现在

  首先,提供成本优势。支付平台降低了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直连银行的成本,满足了企业专注发展在线业务的收付要求。中国有大大小小企业2600多万家,能与银行直连的企业平台与商务平台数量很少,大量的企业需要选择第三方支付的服务。

  其次,提供竞争优势。利益中立避免了与被服务企业在业务上的竞争,企业在专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不会出现其业务与其他类型支付平台所同时拥有的业务竞争。

  最后,提供创新优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个性化服务,使得其可以根据被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发展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同步定制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服务。

  尽管第三方支付公司在2006年格外活跃,但调查数据显示,商户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选择支付模式时,有56%的商户表示愿意与银行直连,另有38%的商户选择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无论与银行直连还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商户都需要开放业务平台的接口。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在运作与之相同的业务交易,当商户开放平台接口,在这一平台,上的客户数据就有可能会流失。因此商户更愿意与银行合作。商户们对自行研发支付平台的兴趣不高,只有6%的商户考虑自行研发支付平台,其原因在于这种模式会大大增加自身的技术投入和运营成本。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如果希望吸引更多的商户,如何处理好与商户的竞合关系是一大难题。另外,只有25%的支付公司为商户提供了小于或等于3天的结算周期,38.7%的支付公司与商户之间的结算周期在一周左右,另有36.3%的支付公司提供了两周或两周以上的结算周期。因此,在结算周期偏长的情况下,自家资金的安全如何保证也是一些商户不小的顾虑。

  而且,相关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也显示,在未来605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支付市场中,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正在呈下降趋势。但从目前看,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三方不约而同达成了共识,即在目前阶段,三方在支付市场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形成了某种默契,三方是市场的共同培育者,缺一不可。当然也有不少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没有完全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些地方还存在相互抢位现象。但总的趋势表明三方的关系正日趋理性。

  有66.7%的商户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有效地帮助他们处理了交易流,同时另有30.1%的商户认为与之合作省去了与多家银行谈判的麻烦。